Category Archives: 漫步东京

日本的新年(3)

    越接近岁末,街头新年的气息就越浓,百货商店贴满了新年售卖“福袋”的招贴,地铁站内频频看到了“初诣”寺庙参拜的讯息,转眼又是新一年的到来。        12月在日本被称为“师走”。传说人们每到12月为供养祖先常常请和尚(师)前来念经,忙的和尚们东奔西跑,所以12月也被成为“师走”。由于“师走”的语感与年底的繁忙气氛一致,常被引用。年底前,人们都会把家里进行一次大扫除,然后采购新年筵席的食物,布置新年的门松之类的饰物。看来过节前,各国人民的活动都差不多。我在新年前几天特意逛了一下周围的街道邻里,去超市商店都看了看。尽管比起平时人多了不少,但是依旧没有中国春节前那种疯狂采购的场景出现。不过现在国内过年的时候,这种大吃大喝,放肆消费的场面也是收敛了许多。 很多房子的门口,特别是商家的门前,都会摆起门松。这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年装饰品,是由常绿的松树、富有生命力的竹子和给人们带来粮食的稻草组合而成的,表达对健康、长寿与丰收的祈愿,同时也是作为新年中年神的附身之物。不过我走在街上,真正摆出门松的门户还是少数,更多的是以门松的画片代替了,看上去类似中国人门神一般。画片上除了门松之外,无一例外的写着“谨贺新年”的字样。我看了之后,不免想起中国人最流行的那句“恭喜发财”,相比较而言,更显得日本人小心翼翼的心态,或者说日本人在过年时有着更多的虔诚地为神服务的情愫。今年是狗年,尽管过得是公历的新年,但是依然称之为“戌年”,不少可爱的狗的图片,也被贴到了门窗上,或者作为门松图案的装饰物。        在超市闲逛,寻摸着日本的新年食物。其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“镜饼”了。中国人过年需要吃年糕,日本人也不例外,镜饼就可以看成是年糕。镜饼同样是用米做成的,由两块大小不同的年糕垒成葫芦状,中间系上红绸带,上面写着吉祥字句。在超市时初次见到,还误认为时用白色的蜡制成的供品,因为看上去很像蜡的光泽和质感。为什么叫作镜饼呢?这是因为圆形的造形跟古代的铜镜类似,而根据日本古代的传说,神明是寄居在镜子里头的,由此一说而来。镜饼买回家后,要先贡拜,再切开以火烤,或下热水煮成年糕汤。这个年糕汤,日本称之为杂煮,我后来在我的host family家品尝到了,镜饼有点类似南方的一种称为“糍粑”的年货。不由得想起年幼寒冬中,全家围着炉火,让年糕烤软膨胀,不时发出噗嗤之声,最后临近年关时热呼呼下肚,难免有恍如隔世之感,当然,这是后话了。

Posted in 漫步东京 | Leave a comment

日本的新年(2)

    最先让我感受到新年气氛的是临近年暮,各式各样的忘年会。刚来日本时,从字面上理解,以为忘年会是中国“忘年之交”中的不分年长年幼的意思,后来才发现自己错了。忘年会是日本组织或机构在每年年底举行的传统习俗,聚会中大家回顾过去一年的成绩、准备迎接新年的挑战。一般忘年会是以宴会形式在居酒屋等地方举行的,同事们一边喝酒、一边互相勉励并回顾过去的一年。 我们实验室的忘年会是在风洞试验室里面办的,虽然地方有些狭窄,却洋溢着浓厚的专业气息,身处其中,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,这种情绪有异于去居酒屋等场所。试想围绕着众多仪器设备举杯狂欢,颇有些甘苦与共的味道。实验室的日本男生们真的挺厉害的,买回原料和半成品,统统自己动手准备宴会的食物。我也被邀请参与准备的过程。虽然品种不算特别丰富,但是每种都做得有模有样。寿司、刺身、火锅、泡菜等等,都精心地摆放在桌上。不由得佩服这些日本同窗们的手艺,难得的是基本上每个人对于这些菜肴都有很清楚的认识。尽管不算特别复杂,但是我依然认为他们的整体厨艺水平还是要高于普通的国内男同学。 忘年会上,先生举杯致辞,大家开怀尽兴而谈。缭绕的蒸气中,大家尽情地享用香醇甜美的酒水饮料,新鲜可口的美味佳肴,忘却过去一年的不利,迎接新的一年来临。日语课的忘年会,更是有了以各国的心态,过日本的年的味道。墙上写满了各种语言的新年贺辞,操着各种语言、来自世界各国的同窗更不由得产生一种世界大团圆的味道。中国人的新年就是一种团圆喜庆的节日,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 忘年会,即是一个把这一年给遗忘的舞会。连绵不绝的忘年会,喝得半梦半醒,真有点“今宵酒醒何处,杨柳岸晓风残月”的味道。

Posted in 漫步东京 | Leave a comment

日本的新年(1)

    来到日本快三个月,迎来了在日本的第一个新年。可能是因为这过去的一年发生了挺多事情,所以没有感觉到时间流逝的仓促,直到12月23日天皇诞生日放假了,自己才猛的有年关将近的感觉。按照日本的习俗,现在新年时期已经结束了。在这里记下几笔,不至于若干年后只留下些许空白的记忆。   日本的年节风俗大都来自中国,但历经千百年,尤其是在明治维新之后,他们早已过出了自己的文化含义和生活特色。很多节日,尽管从名字上看就是源自中国,或者干脆就和汉语的名字一模一样,但却渗透了日本自己文化的味道。受中国文化的影响,日本人过去是过旧历年,明治维新后把旧历年改在新年过。过了二十多年的元旦一下子摇身一变,成为辞旧迎新的重要节日,还真是没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。初渡东瀛,用中国的心态过人家的年,说三道四,简直是日子好过,年关难熬。可是新年这几天过来,纵然不能说深谙其味,也可以说是浅尝辄止了。

Posted in 漫步东京 | 2 Comments

朗诵剧《炎之道——60周年》

12月4日,应朋友的邀请,到大田区区民中心观看朗诵剧《炎之道——60周年》。        红叶黄花秋意晚,深秋时节,又遇上细雨朦胧的天气,不由得平添了一种萧瑟的味道。但我正喜欢这种清凉滋润的天气,空气清清爽爽,却不至于到让人缩手缩脚的程度。在东京,交通自然采用电车的方式,在多摩川换乘之后,来到区民中心所在的下丸子站。        此处虽仍处在东京都23区里,但此情此景,较之市区中心却有很大不同。沿路已经少见高楼大厦鳞枇节次,却到处都是低矮的院落,商业的都市气息淡去了,居家市井的味道占据了上风。来不及多观察周围的建筑,出了地铁站,眼见区民中心就在对面,因此没打伞就跑了过去。        这场演出是在中心的小厅进行。离开演还有半个小时,从接待人员那里拿到朋友事先在那里预留的票,意外地遇到了朋友的爷爷奶奶,还有她的妈妈。见面之后,一并步入演出会场。        临近开演,周围已是座无虚席,这不由得使我感觉惊讶。本以为是一次比较普通的群众性文化演出,而且是关于二战纪念与反思的题材,观众可能不会太多。但是环顾四周,各种年龄段的观众都有。这还是我第一次身处完全是日本人的场所之中,也是第一次如此深入的接触日本普通人们的生活。兴奋之余,未免有点惴惴。事后我朋友告诉我,我是三场演出的401名观众中唯一的外国人,倘若当时知道这一点,恐怕当时更是一种惶恐的心情。        《炎之道——60周年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,东京的大田区亲历空袭轰炸者所讲述的舞台故事,在十年前,也就是战后50周年的时候初演,获得了广泛的好评。如今十年之后重新搬上舞台,反思那场战争浩劫,这是来日本2个月来第一次接触到日本人民对待历史的态度。        演出主要以朗诵的形式出现,加上些许歌唱、服装和灯光的配合,主要以演员的声音和语调来展现主题内容。演员中各年龄段都有,从我朋友这样的年轻人,到头发花白的老年人,构成颇具感染力的声音和艺术层次。可惜的是,我是在场观众中,唯一不能听懂这慷慨激昂的朗诵词的人。但身处其境,纵然语言不通,但是也能感受到他们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。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无尽灾难,能够从抑扬顿挫的音律中听出来。以往奇怪当年林纾不懂外语却能译作无数,堪称一代大家,现在突然感受到了语言的相通之处。        看着舞台上演员的演出,不由得想起国内的文艺演出。虽然全国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群众艺术馆,但是却很难再有这种形式的群众演出了。小时候工厂里常常会有各种职工文艺汇演,剧场中也常有票友或者是爱好者们的义务演出,印象中虽然水平不高,但是却很贴近生活。长大之后,这种活动除了在学校中尚有延续之外,社会上已经难得一见了。每想到此,不免觉得有些悲哀。我们能够往返于地球与月球之间,却不乐于穿过马路向邻居问好。我们生产更多的电脑用于存储更多的信息和制造更多的拷贝,而相互的交流与沟通却越来越少。火红的集体时代虽然有失偏颇,但是当今的社会人情味却越来越淡了。        演出在长时间的掌声中结束了,朋友的演出给我留下的最大印象就是很了不起。是的,很久没有看到类似的业余者的演出了,不由得打心里佩服。向朋友祝贺演出成功并且道谢后,我走出了剧场,她还将继续最后一次的演出。朦朦胧胧的秋雨还在继续下着,倒有几分春天的感觉了。丰子凯有幅名画:人散后,一弯新月如钩。我望着随风飘落的枯叶,想到的却是杜甫的“无边落木萧萧下”,是呀,秋天的味道已经很浓了,到处都是祥和的气息,那场可怕的战争过去六十年了,就算是当时被夷为平地,而今也是半点踪迹都无了。时过境迁,站在站台上,不免有些感叹。此时道口发出“叮叮当当”的音乐声,铁道旁的栏杆也徐徐放下,抬头一看,回家的电车慢慢开过来了……

Posted in 漫步东京 | 1 Comment

东大秋景

秋高气爽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  

Posted in 漫步东京 | 1 Comment

漫步东京(2)——神田古本街

   其实来日本之前,对于神田一带的旧书店没有太多的认识,其中最熟悉的,恐怕就要算内山书店了。书店的创始人内山完造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与鲁迅结下友情为许多中国人所熟悉。来到东京之后,得知神田古本街号称全世界最大的旧书店街,以前在国内看书挺多,买书却很少,但终究嗜好此道,虽然国家内外有别,文字有异,但入瘾已深,终究心痒难耐,今天还是来到了神田。即使不买,也不能不看看。        这条古书街位于东京千代田区的神保町内,总计有160多家书店,主要的书店都分布在靖国大街上面,因为书街位置靠近神田车站,通常又被称作“神田古本街”。其实这个名字未免有点骗人,倘若在神田车站下车的话,需要走很长一段距离才能到达,最好的选择还是从新宿线、半藏门线或者是三田线到神保町下车。为了保护书籍避开阳光,基本上所有的店铺都是面北的。        一大早从东大出发,顺着白山大街往南走,阳光固然明媚,但却有些耀眼。沿路经过文京区役所,东京蛋体育场以及神田川,看到第一家古书店,就到了这条街的边缘。        刚开始它给我的感觉并不是很好,稀稀拉拉的几家书店,间杂着光盘的租售店,迷漫的更多的是一种冷静与寂寞的感觉,我心中嘀咕不会是而今电子书籍昌盛,以至于此处日见凋零?照理说日本人读书时间是全世界最多的,那他们的书店肯定不是如此景象的。当然,我们得继续往前走。走到白山大街和靖国大街的交叉点之后,终于看到鳞次栉比的一家家书店。书没看到一本,路倒是先走了不少,颇有些“书非借不能读也”的味道。        走到神田旧书店街上,一切都是那么熟悉,一切都是那么亲切,就像漫步在自己独有的私家园林。空气中弥漫着旧书的气息,让人兴奋,让人激动。我经常去北京的琉璃厂和前门一代,那里也汇集了国内民间众多的手工艺品、艺术品和古书古画。那里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令人着迷,但是眼前神田这一旧书的海洋给人的震撼则是专一和巨大的。 站在一排排的书架前,眼前的书籍犹如五颜六色林林总总的花草,芳菲撩人,只欣赏,而不去采摘,那需要很深的内敛功夫,很超脱的人生境界。对于我而言,恐怕只是因为语言的差异,才使得我有如此的定力。书街的规模很大,藏书浩如烟海,但是每一家的门脸都不是很大。大概都是一个开间,进入之后,一层都是本书店最有特色的书籍。无论新旧,按照门类码放。大多数的书店都有楼上或者地下部分。感觉一层仅仅是一本书的序一样,要想看到正文,非得上楼不可,要想看到跋,那更得下到地下去——给人一种窥全貌而不得其要领的感觉。书店比肩而立,但是却各有特色。文史类,理工类,漫画类,辞书类,不一而足。无论是洋本、学术专著、和书、汉书、洋书、珍书在这里都可以找到。书架之间的距离只够两个顾客打个照面,好像走进图书馆。这种考虑也很简单,来的顾客大多是为了找书,而不是无目的地游览。 书店多了,走在其中总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。打开一本几十年前的书,甚至可以找到书的主人当年留下的书签或者发票之类的东西。这本诞生于我出生之前的书,它所经历的故事可能已经无从知晓了,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它会继续对新主人的生活带来些许的影响,这恐怕就是书籍给人带来最大的好处吧,也算是对这本书的历代主人的一种心灵上的慰藉。我在一本书中发现了好几张年代不同,风格迥异的书签,尽管我看不明白上面的文字的含义,但总有一种物是人非,时过境迁的感觉。此物如故,此人安在? 来来往往的人不少,各种年龄层次的人都有。大家都在静静的寻找自己的目标。我未免在想,其实这些旧书就好似琉璃厂上的古董一般,只要慧眼识珠,就会找到那本属于自己的特殊的书,属于自己的快乐。期待与发现的魅力,充满了众里寻她千百度的焦虑和执着。那份与古今先哲们促膝谈心,心境适远,如饮甘饴之感,才是这条街的真正魅力。 离开了神田街,等我克服语言障碍之后,我还会去真切的感受她的魅力。  

Posted in 漫步东京 | 2 Comments

漫步东京(1)

东京无疑是一个生活在轨道上的城市,东京地下铁的8条线路,都营的4条线路,JR的山手线,总武线,中央线等以及众多的私铁线路,错综复杂,纵横驰骋而又秩序井然,就像东京的大小血管一样,完成忙碌的人流运输工作。地铁站最深地下四层,下到最底层总有种眩晕的感觉,感觉整个城市似乎是空的。(关于铁路的见闻,无疑是要单独成一系列的) 来到东京一个多月,每一天中都有很大的一部分时间是在地下度过的,以至于虽然每天都行走于东京南北之间,却难以窥得东京之风貌于一二。要充分的领会一个城市的味道,步行无疑是最原滋原味的手段了。漫步于田园都市之中,随着高低错落、风格迥异的建筑不断变换,楼前屋后的景观也呈现出各种迷人的丰姿,移步亦景,让人无不产生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。都市田园之景入眼,市井喧嚣之声入耳,城市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磁场,每时每刻磁力线都穿透我们,只有亲身的去感受它,才能把握住城市的脉搏,感受到城市的呼吸。 在都市的丛林中漫步,一直是我的理想,北京也好,东京也好,都期望能够给予一种心灵上能量的补充,看着日起和日落,更能让人体验到时间的宝贵,多用点心去欣赏周遭,相信都是一种不错的感受。又想起以前在夜晚走在什刹海的小道上,看远处近处灯火点点,仿佛渔火,其实那是从湖边人家的小楼上散落下来的灯光。湖上摇曳的小船的灯光,恍惚间有时光倒流的感觉,仿佛回到以往歌舞升平,醉生梦死的秦淮河边。 东京,这个充斥着时尚与传统的大都市,也应该值得慢慢的走着去体会。不过嘛,还是得一个一个地方慢慢去,不是吗?呵呵。

Posted in 漫步东京 | 6 Comments